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样,我父母没怎么催过我,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给我介绍,不过可能是周围普遍结婚比较晚吧,貌似27对于男性来说还不算大?由于我们家男主内,女主外,我爸没啥社交圈,满打满算就是他本硕博的同学加学校里的男同事,相熟的几个叔叔伯伯家里都是男孩。所以也就我妈偶然情况下介绍了2个,都是xx阿姨主动找到她,说xx阿姨对我特别满意,她女儿最近回国了,我们们小时候还见过,我要是有兴趣了解一下,就互换下照片,把女生的微信推给我,没兴趣或者短时间内不打算找的话,她就回绝了。
因为本硕都不是在上海读的,从高中毕业到回来工作之间隔了很多年,除了几个发小之外也没什么关系特别好的人,再加上高中在和尚班里过了3年,目前不算亲戚、同事和同学,通讯录里面的异性一只手就能数出来。本着扩大交际圈的的想法,我第一次踏上了相亲这条不归路.......
第一个相亲对象,emmm就叫她A吧,比我小一岁,双方家境差不多,反正都不算是大富大贵,就是上海普通中产家庭。当时她刚从国外回来,准备求职,我们是同专业的,更巧的是我们是小学校友,她比我小一届,而且我们双方家离的挺近的,活动范围也相近,所以沟通还挺顺畅的。前几天算是是我主动发起聊天,不过之后她大概也放下防备,主动分享起自己的生活了,包括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主动倾诉求安慰。大概聊了有10天,我恰巧马上要出差了,想着出差之前先见一面吧,于是挑了一个中午在她家附近的餐厅吃饭,我提前一天预定了靠窗安静点的位子,然后提早了15分钟到那边,然后A大概在我落座后5分钟就到了。可能是真的有点缘分吧,我其实坐自动扶梯上来的时候,看到前面一个女生到达餐厅楼层之后径直去了卫生间方向,感觉是去补妆的。。。等A来了后,我便注意到了她就是刚才那个女生。(好感度+1)
吃完饭之后,我主动买了单,其实价格也还好,但她可能觉得第一次吃饭有点贵,想着转我一半,我说不用之后,她就表示等我出差回来请我吃饭+看电影。虽然下午是4点半的飞机,但我还是和她一起散步,先送她回家。当天晚上她主动问了我到了没,累不累。(好感度+1)
之后和A聊得比较频繁,哪怕当天加班没时间,但一定会互相道晚安。第二次见面是出差回来第二天,这个时候距离第一次见面过了两周,当天在吃饭女生抢着买单,不过我早就借着上厕所的时候提前买掉了,之后她买了两张电影票算是回请吧。
之后由于我回来了(特意向领导申请这段时间哪怕加班到凌晨都行,但别让我出差。。),所以基本上只要不加班,我们晚饭都是一起吃的,既有高级餐厅的仪式感,也有商场里小店的随性。就这样大概又过了2周吧,不知为何,我渐渐感觉到我和她之间的聊天开始长时间未回复,有时候约吃饭,她会让我先去排队拿号,快到了她再过来。其实我很想说,我下了班挺晚的,你在家没太多事,而且随着加班越来越多,我们见面频率也在降低,为什么不能一起排队,多些相处时间呢,而不是这样完成任务似的打卡吃饭,吃完之后各回各家。可能我比较注重细节,很多细节上我感觉到她可能只是觉得我合适,而并没有什么喜欢,所以和她始终隔了一层纱,怎么也打不破。我开始犹豫,平心而论,她是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,我们如果在一起,房子,车子都不需要考虑,双方家里可以直接一步到位。
大概又过了一周,聊天也开始平淡,我主动相约,她也觉得最近没什么感兴趣的电影。我开始反思,是我哪里做的有问题吗,进而开始回顾这段经历,其实在脱离频繁聊天之后,我渐渐发现,我喜欢的可能也是她给我的积极反馈,频繁的聊天给了我一种我们合得来的错觉,等冷静下来才发现我们这段时间的关系其实没有实质上地提升,而是在磨损中不断降温,交流越来越不顺畅。于是,我主动摊牌了,不出所料,A应该也是这种想法,事后我们还复了盘。。。。这可能是双方第一次毫无顾忌地袒露想法吧,在她的视角里,我其实也是一个异常合适的结婚对象,她虽然一开始比较“热情”,其实是出于家教礼数,在频繁聊天过程中她也能感到一点点心动,不过,可能就只有一瞬吧。她才25岁,还没正儿八经谈过一次甜甜的恋爱,她想尝试跟我能不能擦出一点火花,结果很遗憾,她缺失很难动心。她说如果我们5年后再相遇的话,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,但是现在可能会有些不甘心。我表示理解,彼此祝福之后,双方好聚好散。
不同人对于感情的需求不同,有的可能是合适就能结婚,但有的可能还是需要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吧。
经历过之后,对于相亲我其实没有那么恐惧了,正常的人还是很多的,不用因为网上的少数案例而畏惧,网上之所以有这么多案例,主要是虽然概率低,但基数太大了,正因为奇葩,所以才会来网上吐槽,大部分普通案例压根就不会肆意宣扬。
目前正在经历第二次相亲,对方也挺好的,但愿能够圆满吧。
在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吧!
请先
!